摘要 关于午夜场的电影, 高分影视集合, 适合午夜的电影些许清醒些许忧愁 5942 崎路父子情 7.8 科林·费尔斯/吉姆·布劳德本特/茱丽叶特·斯蒂文森/剧情/家庭/传记/2007/(英国/爱尔兰) 评语:2010年12月(总第463期)——一个父子间有对立到和解的故事,一
印度力量正式宣布斯特罗尔加盟 2019赛季F1车手阵容全部确定
印度力量官方宣布兰斯·斯特罗尔将在2019年搭档佩雷兹参加F1,并承诺将会帮助他“尽情发挥”。 自从劳伦斯·斯特罗尔收购印度力量之后,斯特罗尔从威廉姆斯转投印度力量是公开的秘密。20岁的加拿大车手在阿布扎比测试中已经驾驶今年的印度力量赛车完成了一天
关于午夜场的电影,
高分影视集合,
丹麦赛林丹约战桃田,石宇奇退赛!雅思对手竟然报错姓名
(转自先锋乒羽) 10月15日-20日,世界羽联750赛事--丹麦公开赛将在欧登塞举行,林丹或将在第二轮约战桃田贤斗,谌龙再战李梓嘉。 2019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丹麦公开赛 (10月15-20,Super750) 15号第一天正赛首轮赛程 一号场地:(15:00) 1.郑思维/黄雅琼 v
适合午夜的电影些许清醒些许忧愁
评语:2010年12月(总第463期)——一个父子间有对立到和解的故事,一场包含着成长、死亡与轮回的人生大戏,一段中年男人重新认识世界的心路历程。影片的片名直译是“你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什么时候”,而面对这样的提问,每个人都会心头一震,陷入回忆与沉思。家庭是人的起源与归宿,父亲是我们最初的偶像与最坚守的精神支柱。理解了父亲,也就理解了自己。也许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主人公那样的曲折,但所有人都会为影片的质朴真实所打动。(文/苏加宁)
评语:2010年12月(总第463期)——这是女演员兼短片导演雷切尔·沃德拍摄的首部长片,被她丈夫、影片中扮演父亲布鲁斯的布莱恩·布朗描述为“当《灵欲春宵》遇上《钢琴课》”。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牛顿·桑恩伯格同名小说,却将故事拉到一个袋鼠跳跃的地方——正是一只袋鼠的不经意出现,造成了一场不可挽回的事故——然而,当过去绕道眼前,当痛苦难以自拔,这一切真的与那只袋鼠有关吗?(文/宋琼芳)
评语:2010年12月(总第463期)——世界上最简单明确的,莫过于亲情,甚至在我们还未出生时,它便已经铭刻在基因里,伴随我们始终。可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含混的,同样也是亲情,因为我们与亲人如此接近,稍不留意,就会伤害对方。《蓝色果冻海》里其实并没有什么果冻,它的片名直译就是“水母”,这种看似柔弱却会蛰伤敌人的生物,恰好隐喻了那些不知如何与亲人相处的现代人。(文/苏加宁)
评语:2010年11月(总第460期)——《雪行者》的情节非常简单,简单到只有两个主要人物,他们从头到尾几乎只做一件事。两个荒郊野外的同路人,在与大自然相抗又相依的过程中,从陌生到熟悉,到渐渐成为对方的精神慰藉。潜移默化中,两个原本大相径庭的生命个体,两个不同文明形态下衍生的产物,最终都在彼此身上收获了全新的生命态度,从而丰盛了自己。(文/611)
评语:2010年11月(总第460期)——漫长而丰盈的五天,飞速而简净的一生。电影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各自咬嗤着每一秒种变幻的甜酸苦痛;电影中,每个人也都是家庭这个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逃离的欲望与回归的本能之间领悟岁月的忠告。就这么,低诉人情,咏叹时光……你会发现,所谓余生,不必劫后,当下,永远是最好的第一天。(文/宋琼芳)
评语:2010年11月(总第460期)——一部悲剧应该有怎样的结局?无非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想要的得不到,得到了又无福消受。死亡,分离,把美打碎了给你看。这些《北壁》都有,但它仍很难称得上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悲剧。作为一部体育电影,它有体育精神和政治背景,有人们预期看到的开端㊣縞潮㊣终局,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这都是一部较为上乘的佳作。但它仍没有解决人的核心问题,又或许,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文/大头马)
评语:2010年10月(总第457期)——这是一部饱含深情,却没有出现依据“我爱你”的电影。这也是一部充满了孤独和抑郁,却没有出现过多泪水的电影。不煽情是它的优点。它根本不打算跟你讲深刻的道理,也不试图给你什么启发。作为法国女导演卡瑞纳·塔迪厄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影片的故事灵感来源于自身的成长经历。就像一本少女对妈妈的回忆录,敏感细致,想象力丰富,无企图心,只是导演对已逝母亲,一个深情的交代。(文/611)
评语:2010年10月(总第457期)——影片从火车站开始,一个小伙子在奥斯维辛站下车。但他不像别的游客那样只有一个随身小包,而是拖着沉重的箱子。几个出租车司机围上来,用英语向他打招呼。他说,去奥斯威辛纪念馆,车路过清新的风景,朴素的街道,都是很平常的景象。可地名太沉重,奥斯威辛,它像一块脏石头压在人类的历史书上。(文/苏七七)
评语:2010年09月(总第454期)——土耳其裔德国导演费斯·阿金的电影,犹如伊斯坦布尔那座闻名于世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飞跨两洲,连接起欧亚的情感脉络。当这座桥成为《茱莉与丹尼》结尾时分180度大回旋拥吻环拍的美丽背景时,费斯·阿金的电影亦褪去了国籍的色彩,打破了文化的樊笼,化为每个人都能触摸、能感知的夏风,夏夜,与夏天的阳光。(文/宋琼芳)
评语:2010年09月(总第454期)——通常的电影里,女性和孩子总是处于被保护的位置。但在《法兰基,我的爱》中,妈妈为孩子,硬是让一个漏洞百出的谎言变成真想;法兰基为保护妈妈,尽管已经洞悉了她的谎言,却一直配合她“演戏”。这一切来自于爱,爱使柔弱变得坚强有力,爱使平淡的生活闪耀奇迹,爱使谎言的土壤,生长出了希望。(文/苏七七)
评语:2010年09月(总第454期)——这是一部赏心悦目的电影,精致的画面、天籁般的音乐令浓郁的北欧气质出奇地迷人。当然,本片不只有唯美的外表,更具备将人从低落萎靡中鼓舞起来的力量,《黑蝴蝶之家》的孩子们,在饱尝黑暗的滋味后尚且能寻到可贵的光亮,过着平凡生活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被痛苦轻易打败呢?(文/第七感)
评语:2010年08月(总第451期)——一场洁白的婚礼之后,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幽蓝的表情;一场幸福的婚礼背后,每个人都领会到幸福对岸的动词;背叛、欺骗、挣扎、死亡。《婚礼之后》是一个落入俗套不知几层的故事,却能让你感知切肤之痛的根源——只要你有眼睛,有嘴巴,有手指,也有命运。(文/宋琼芳)
评语:2010年08月(总第451期)——《希望人生》是一部裹藏着温情的公路电影。伊莎贝尔·于佩尔将主人公西尔维娅这个既脆弱又坚强的女性形象诠释得立体传神。导演奥利维埃·达昂在这之前拍了四部片子,都涉及童年和遗弃的主题。从严谨的角度上说,本片还存在不少“未解之谜”,如:西尔维娅到底失忆了吗?劳伦斯得的是什么病?医生怎么能轻易就违反规定将病人所有的资料交出……但你知道,这都不是重点。这片子只是给你提供一份隐隐约约的希望,给那些在磕磕碰碰中始终不放手的人们一丝安慰。而且,音乐很棒。风景很美。(文/611)
评语:2010年07月(总第448期)——这是个最小化的时代,小的,是美的,小的,反而有着更强大的爆发力。从一个微不足道的东西,足以引发一场对生命整体影响至深的蝴蝶效应。《微不足道的事情》也是一部很小的电影,小成本,小演员,可是它却凝聚着巨大的能量,这能量来自于它从凡常生活捕捉的诗意之美,它使观者领悟到真正的伟大和永恒,恰恰深藏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与物。(-第七感)
评语:2010年07月(总第448期)——集导演、编剧、摄影于一身的伊莎贝尔·科赛特,她那金色的女性视角是如此敏锐与优美,深沉与柔软。她让一个女人的生命承载最残酷的历史记忆,她用一个女人的生活透视最难测的人世距离。然后,她把这一切放置于爱情中,使《言语的秘密生活》看起来如此艰难,却又如此温暖。(-宋琼芳)
评语:2010年06月(总第445期)——余生的时光被缩减至一周,迫使男主角正视自己的人生,开启一段寻觅自我的旅程,可以说,死亡成就了他的新生。但是,《最后一周》并不试图提供范本,也不是给予答案,它更像一个质疑,一种养分,使观众反省生命意义的种子,生根发芽。(-苏七七)
评语:2010年04月(总第439期)——有那么一种电影,表现的是现实中最残酷的主题,却能以最朴素的影像语言,直击观者心灵。就像影片那样,即使绝症和死亡将生活切割出一道巨大的裂痕,安妮依然镇静地抚平伤痛,她不给家人留下一丝灰暗,希望在”无我生活“里,他们能珍惜自己。尽管安妮的生命消逝了,但她的坚强和善良,是不会随着生命死去的。
评语:2010年04月(总第439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公路片,带有卡尔维诺气息的电影译名在一开头便告诫我们,这是一出关于孤独和绝望的独角戏,没有丝毫让步和商量的余地,拒绝观看,拒绝评论。这是施隆多夫带给我们的《如果荒漠,一个旅人》,区别于以往,失去了政治上的企图,或许是导演的柔软,或许是对过往的追补,这部风景奇异的电影,只是讲了一个在路上的故事。-(大头马)
评语:2010年04月(总第439期)——三个普通人,三段人生,三种经历,各自拥有着无可替代的特别。有一天,只是因为必然的偶然,便在纵横往来的生活网络上实现了一次很快又散开的交集。如同风吹起的蒲公英,落了一地,就再次随风而逝。他们没有留下出人意料的情节,没有留下感人至深的壮举,他们只是在无意中,凝结出了有点意外、有点怅然、又有点精彩的“些许故事”。-(松卿竹友)
评语:2010年05月(总第442期)——近些年,东欧出现了多部以反思历史创痛为主题的佳作,在国际影展连获大奖。相较这些电影,《在世界转角遇见爱》的独特之处在于,并没有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而是将宏大的视角融入主人公的生命旅程,用充满温暖和希望的情怀化解伤痛,仿佛为影片插上了轻盈的七彩羽翼。(-第七感)
评语:2010年05月(总第442期)——每个人豆邮不愿回首的过去,即使在记忆中被深深埋葬,还是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被唤醒。意大利导演吉安尼·阿米里奥讲述的《敲开我心门》,就是关于回到人生中黑暗瞬间的故事。片中父亲用细腻的爱凝聚成的心灵之钥,不仅使父子间卸下心防,也开启了他自己内心深处紧闭的门扉。(-九尾黑猫)
评语:2010年02月(总第433期)——西班牙导演贾维尔·费舍拍摄的电影多将关注点放在较为沉重的社会问题上,以公益性的形式、借影像传播对社会问题的深思。令他为大家熟悉的源于2007年那部被提名奥斯卡动画短片的《宾格和好主意》,贾维尔用孩子的视角来呈现他的思考,将环保与教育意识以轻松的调子引入人们的生活。在他的镜头里,从孩子出发而来的一种纯净成为电影中最重要的元素。在令他获得戈雅奖的《卡米诺》中,又再次以孩子的视角,观看世界性的宗教,以乐观的态度表达沉重的观点似已成为其非常独特的电影风格。(-飞鸟凉)
评语:2010年02月(总第433期)——1905年6月,谁也不曾想到,一个不起眼的小职员发往德国《物理学纪事》的论文,将不声不响地推翻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概念。杂志的编辑普朗克在翻过最后一页手稿时,意识到大家接受的科学秩序已经荡然无存。这篇关于相对论的作者,叫做爱因斯坦。这年,他26岁。事情过了100年,我们看到在这位不朽人物的老家——瑞士,不仅有各种牌子的手表——转换时间定义负担的仪器争夺斗艳,同样上演着一出出关于格格不入的独角戏。比如说,有个名叫维特的钢琴神童,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想飞怎么办?(-大头马)
评语:2010年02月(总第433期)——影片的缘起据说就是来自于导演吕克·雅克少年时在森林里与一只狐狸的偶然邂逅,就像片中的小女孩儿第一次看到那只格外漂亮的小狐狸一样,那是雅克个体记忆的写照。影片的技术风格依然是典型的“雅克式”,很容易就令人联想到他的其它作品如《帝企鹅日记》,表意的自然风光,写实的野外生活,恰到好处的优美配乐,在此基础之上,以“嵌入”的拍摄手法来充分发掘那些动物“演员”本身的人格化特征。这样的元素组合,使得整个影片的情境呈现出亦幻亦合理的多层次质感,就如同,一个真实的林中童话。(-松卿竹友)
评语:2010年02月(总第433期)——《地球上的星星》可以说是印度版的《死亡诗社》。从票房上来说,阿米尔·汗的导演处女作算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影片本身存在一些硬伤,但充满诚意和热忱的导演依旧值得敬重。(-611)
评语:2010年01月(总第430期)—— 匈牙利演员、诗人兼作家尤利·巴基在1929年的布达佩斯,创作了小说《秋天里的春天》。故事讲两个“拾得的孩子”间发生的短暂温暖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秋天,爱情在两个灵魂碰触的瞬间产生了春天般的温暖。除了名字相仿,小说与电影并不相同,但恰恰是因了某种幻梦与情感,在本应是秋色正浓时,有了春天的吻痕。(-九尾黑猫)
评语:2009年12月(总第427期)—— 如果一个电影长达六个小时,那么,显而易见,这是一部极有可能和史诗沾边的片子。如果出产地放在意大利,那么这种可能性的统计学概率无疑又要大大增加。意大利导演马克·图里奥·吉欧达纳的长片《灿烂人生》正式这样一部具有史诗般宏大气质的影片,不仅指它的长度,同样指的是它的视野与情怀。毕竟,花八个小时眼瞅着帝国大厦证明其供电系统稳定性这种事,也只有该死的美国人能干得出来。(- 大头马)
评语:2009年11月(总第424期)——凯鲁亚克曾在《在路上》中写道,当生活变得令人难以忍受,他就拿起背包,起身上路,寻找生活。只有在路上,他才能从心灵的黑暗漩涡中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各种梦想。与其说,斯坦利一家上路的目的地是“魔法花园”,不如说他们在寻找希望,寻找那已然消失,但不曾死掉的希望。(-九尾黑猫)
评语:2009年11月(总第424期)——眼花缭乱尚不足以形容这部驳杂的片子。掐指一算,距离瑞典导演罗伊·安德松上一部风格叵测的电影《二楼传来的歌声》(2000)过去已有七年之久。虽然经过了七年,罗伊·安德松却依旧不该脾性,在影片《你还活着》中仍注入他强烈而突兀的个人风格。必须承认,像他这样特异的导演,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 大头马)
评语:2009年10月(总第421期)——导演桃丽丝对小津安二郎的致敬是显见的。《樱花盛开》有着女性化的思维,甚至有点任性抒情,它导致了不少地方稍显刻意,但也诚意动人。桃丽丝在小津的基础上,交出了专属于她的西方版《东京物语》。(- 611)
评语:2009年10月(总第421期)——很那把意大利导演南尼·莫莱提的片子归为任何一种类型,如果这个世界上有种叫做自传体类型的话。然而也不算自传体,事实上,在南尼·莫莱提拍摄的几乎所有片子里,他始终把电影作为表达观点和体察自身的手段。同时,由于激烈的政治观点,也为他的大部分片子带来了极大的争议。这些观点和争议的连续性同样毫无保留地贯彻在了2006年的影片《凯门鳄》中。南尼·莫莱提有句话说的好,“我不是一个导演,只是在有话想说的时候制作电影而已”。而这句话,似乎已经概括了《凯门鳄》的全部内容。(- 大头马)
评语:2009年08月(总第415期)——英国大胡子导演迈克·李的电影一般总是这样:细碎,客观,不温不火,兼具欧洲大陆同行们的“写实主义”和英式话剧特有的生活质感。可你要是由此以为他的片子很乏味就错了,也许李导的作品确实缺乏流行的“好莱坞味”,但不会妨碍其本身的独到。就像李导自己对世界电影评价的那样,“好莱坞之外,还有很多精彩”,《维拉·德里克》很不好莱坞,却很精彩。(- 松卿竹友)
评语:2009年07月(总第412期)——错乱的人物感情线,诡异的人物心理转变,没有正常因果的情节发展,现实与梦境的交错,《旅鼠》就像是导演和观众玩了一场不怀好意的捉迷藏游戏。如果非要固执地把影片的逻辑扯清楚,那么你只是在和自己进行一场无谓的思想斗争,不会有结果,正如旅鼠不合人类逻辑的自杀性生存方式。(- 611)
评语:2009年06月(总第409期)——影片开头,导演安杰依·贾奇莫斯基写了一句话:本片献给小时候常罚我坐在衣柜顶上的姐姐,一下子就凝练地点出了本片浓厚的个人化色彩。没有刻意的故事,程式的剧情,不过是一连串生活化的场景与童年的纯真记忆珠玉般的衔接,轻松随意的画面也洋溢着自然的怀旧气息。(- 松卿竹友)
评语:2009年06月(总第409期)——现实的崩塌,希望的破灭,在那个最坏的时代,人要到哪里去寻找希望?也许是,到人与人中间去吧。爱人、亲人、朋友、任何相关或者不相关的人,任何重要或者不重要的事,也许,都可以带来琐碎的温暖。桥口亮辅带着我们走进长长的隧道,在黑暗中摸索,最终走到出口,收获了一片灿烂阳光。(- 白白)
评语:2009年06月(总第409期)——看《远方》,竟联想到类似的闷锅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貌似不含一丝雕琢成分的超长镜头,总肆无忌惮地挑衅观者的耐心,而当你坠入整部电影的气场时才惊觉,努里·比格·锡兰萃取的那堆沉闷、琐碎,却精致至极的生活细节,原来都映现在我们身上。当尤瑟夫把活蹦乱跳的老鼠塞进塑料袋,扔进垃圾桶时,一旁的两只野猫早对袋子里的活物垂涎三尺。沉默片刻,尤瑟夫突然抡起塑料袋,狠狠地向墙头砸去…这事《远方》中最不堪入目的一瞬——尤瑟夫帮可怜的老鼠守住了最后一抹尊严,可他自己呢?(- 淘金汉)
,
科普“百科传说 卡玛格伟哥(Super Kamagra)
与时俱进的玛格南 | 2017年度图片精选公布
自玛格南创立以来的70年里,玛格南摄影师以捕捉人类经验为使命,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让作品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边界,借用玛格南创始人之一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话形容,就是以视觉化的方式传达“对世间所发生一切的好奇”。 在2017年的年末,一份2017年玛格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