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这才是献给祖国最好的礼物
戳上方蓝字关注,自动为你推荐一部热门好片 整点电影 你有128个好友已关注 终于等来了国庆。 一片欣喜。 上月末,三部主流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上映。 几乎占据整个国庆档,总票房预估破百亿。 而十月呢,充斥着合家欢和引进大片。
2019.12月号 世界钢琴艺术源流管蠡文丛
1927~2010 华沙肖邦国际钢琴赛—经典至尊的回眸

第三届赛事
比赛时间:1937年2月21日~3月12日;地点:华沙爱乐大厅;
评委会*****请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曲家、指挥家、华沙音乐协会总监和波兰作曲家协会*****请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亚当·维尼亚夫斯基(Adam Wieniawski,1879~1950);
评委:钢琴家威廉·肯普夫(Wilhem Kempff)、阿尔弗雷德·科尔托(Alfred Corcot),指挥家克莱门斯·克劳斯(Clemens Krauss,1893~1954)等。
亚当·维尼亚夫斯基(Adam Wieniawski)
在这场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79名参赛选手中,苏联选手雅科夫·扎克(Jakov/ Yakov Zak)排名第1,苏联选手罗莎·塔玛尔金娜(Roza/Rosa Tamarkina)排名第2,波兰选手维托尔德·马尔库任斯基(Witold Malcuzynski)排名第3,英国选手兰斯·多索尔·格雷特(Lance Dossor Great)排名第4,匈牙利选手阿奇·扬博尔(Agi Jambor)第5,德国选手(Edith Axenfeld)第6。
第7名及以后:
法国选手莫尼克·德·拉·布吕绍勒里(Monique De La Bruchollerie)、波兰选手扬·埃凯尔(Jan Ekier)、苏联选手塔季扬娜·戈德法布(Tatyana Goldfarb)、波兰选手奥尔加·伊利维卡(Olga Iliwicka)、法国选手皮埃尔·梅拉德·维格尔(Pierre Maillard-Verger)、法国选手莱利娅·古桑(Lelia Gousseau)、波兰选手海琳娜·卡尔玛诺维茨(Halina Kalmanowicz)。

第三届赛事决赛现场
█ 波兰民族琴音中坚守的黎明和黄昏
从时间上看1937年2~3月举行的这届华沙肖邦国际钢琴赛,会联想到历史上不久将要发生的一场空前的浩劫。这的确是二战前举行的最后一次国际钢琴赛,而波兰正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两年后,波兰钢琴家或远离故乡,或固守本土,其艺术和生活,无不与战争的阴影息息相关。
同许多波兰钢琴家一样,维托尔德·马尔库任斯基(Witold Malcuzynski)继承了肖邦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同时经受了战争的洗礼。他是犹太裔,于一战爆发的1914年8月10日生于靠近维尔纽斯的科泽茨涅(Koziczynie,今称卡佐金/Kazokinė)镇的一个名叫斯文乔尼(Swieciany/ Svencionys)的小村。他5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起师承华沙音乐学院的乔治·雷费尔德(Jerzy Lefeld,1898~1990)教授接受系统课程。

1932年获得中学文凭后,马尔库任斯基考入该院本科。他师承约瑟夫·杜钦斯基,同时遵父母之命于华沙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4年后的1936年,期末考试的前几天,他在维也纳国际音乐比赛中获第5名,同年他以优异成绩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并与华沙爱乐乐团合作首次亮相。第3届华沙肖邦国际比赛日程正式宣布之后,马尔库任斯基决定参加。为了更好地准备自己的曲目,杜钦斯基要求他前往日内瓦湖畔的莫尔日小镇(Morges)去找曾任波兰第一任总理,居于瑞士莫尔日(Morges)的帕德雷夫斯基。从1936到1937年初,帕德雷夫斯基对其进行了几个月的特别训练。他曾回忆道:“跟他几个月,我已经不再是同一个人,他从表达感情手段的概念上完全改变了我。”
在1937年第3届肖邦大赛上,当时曾有不少人认为马尔库任斯基应获第一名。波兰自有的传统师承铸就了他热情而诗意浓郁的风格。比赛中,他以特色和才智的诠释实现了个性的音乐陈述,他的演奏凭借巨大的内力,传达、暗示出音乐中丰富的感情,给人留下至深印象。获奖后,他与华沙爱乐乐团合作首次亮相,轰动性地演奏了李斯特的《A大调第2协奏曲》并以席曼诺夫斯基的《b小调变奏曲》作为安可。乐评论家谈到:“在其生动的演奏中,他以力度和圆润的音色立刻吸引了观众。尽管技术十分全面,但他显然知道自制,演奏包含着活力和艺术的思考,因而形成了更丰富、更全面的音乐效果。他的抒情是刚毅的,集中而感情自由。”

1938年的科莱特·佳沃(Colette Gaveau)
马尔库任斯基荣获华沙肖邦国际钢琴大赛3等奖。他收获的不仅是第3名的排名,而且收获了一起参赛的法国选手科莱特·嘉维奥(Colette Gaveau)帜热的爱情,成为该赛事口口相传的佳话。马尔库任斯基的可贵,在于获奖后他并不急于展开演奏生涯,而是决定继续拓宽自己的常备曲目量。1937年下半起他到巴黎音乐学院进修并与爱人相会,一年中先后接受了玛格丽特·隆(Marguerite Long,1874~1966)及伊西多·菲利普(Isidore Philippe)两大法兰西钢琴教学门派的课程。
1938年中期返回波兰后不久,他在华沙举行多场演奏会并举行波兰巡演。1939年底他赴巴黎,与参赛中结识的科莱特·嘉维奥完婚。婚礼在战争爆发的头几天举行,玛格丽特·隆等做了他们的证婚人。留居巴黎期间的1940年1月,他的首演以宏大风格演奏肖邦的《第2钢琴协奏曲》,获得极高评价:“一位无可挑剔的、有品味和智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构建里找不到一个简单薄弱点,或任何错误的诠释……分句的正确和优雅无与伦比。他演绎出的宏伟的音乐,证明他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和真诚的音乐家!”
婚后居于巴黎,融合了法系的马尔库任斯基,演奏风格渐趋复杂。有人称他“演奏法国作品太德国化,演奏德国作品又太法国化”。二战爆发后他在巴黎演出,波兰律师、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朱利安·戈德莱夫斯基(Julian Godlewski,1903~1983)当时在撤退到法国的波兰军队中任职,马尔库任斯基受其引荐加入波军从事艺术和宣传工作。1940年1月,由法国指挥家阿尔伯特·沃尔夫(Albert Wolff,1884~1970)执棒帕斯德娄乐团(Pasdeloup),马尔库任斯基以肖邦《f小调钢琴协奏曲》举行的巴黎首演,反响热烈。法国沦陷后,他与嘉维奥乘坐闷罐火车逃往欧洲难民到南美的集散地——里斯本,期间他与波兰指挥家格热戈日·费特伯格(Grzegorz Fitelberg,1879~1953)邂逅相遇,为他带来事业的转机。受后者所邀,他们一起赴阿根廷演出。

推荐阅读:林聪畅销书《与西藏有缘》
本书曾入选西藏文化教材书目 作者: 林聪 出版社: 甘肃民族出版社 出版年: 2013-7 页数: 224 定价: 39.00元 ISBN: 9787542123961 内容简介 · · · · · · 林聪对于西藏人、西藏事的认识,并不出自枯燥而学术性的研究,而是源自他多年来的亲身体验。衲相
职业盛期的马尔库任斯基
1940年11月,在远离欧洲炮火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伴随着首场演出的巨大成功,马尔库任斯基的连获邀约,在葡萄牙和南美举行了超过70场的音乐会。1942年4月,经犹太裔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YehudiMenuhin,1916~1999)奔走,马尔库任斯基受邀到达纽约,旅美波兰前辈同行帕德雷夫斯基、约瑟夫·霍夫曼、弗里德曼和罗森塔尔等亲临卡内基音乐厅现场,见证了他深受拥趸的演奏盛况。接下来的波士顿、芝加哥、旧金山巡演均获极评。一向苛刻的美国乐评家奥林·唐斯(Olin Downes,1886~1955)赞誉道:“马尔库任斯基熟练地掌握了所有的钢琴演奏技能……他以强烈的风格、高贵的气韵诠释李斯特著名的奏鸣曲……,此外,他懂得如何做到自然、高贵同时更具戏剧性地演奏肖邦。” 在纽约和蒙特利尔,他与波兰小提琴家、指挥家布罗尼斯瓦夫·胡伯曼(Bronisław Huberman,1882~1947),波兰小提琴家、指挥家格热戈日·费特伯格(Grzegorz Fitelberg,1879~1953)合作举行了几场波兰作品专场。
1945年3月自乘军用飞机达到英国始,在战后巡演中,其职业生涯以令人屏息的速度在饱受战争蹂躏的欧洲拓展。他频频现身于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士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1949年肖邦逝世百年之际,由卡内基音乐厅开始,经北美、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和锡兰(今斯里兰卡),同年10月17日于巴黎的夏约宫结束的肖邦独奏作品巡演获得极大成功,奠定了他的国际声望。
直到1958年初,马尔库任斯基才得暇回到阔别20余年的波兰。他被听众视为民族英雄。在为期两周的时间内,他于华沙、卡托维兹、克拉科夫和波兹南举行9场音乐会,场场爆满的演出无一不成爱国的庆典。两年后他又举行肖邦诞辰150周年世界巡演,约150场音乐会进一步夯实他作为钢琴大师的国际地位。不同时期他与皮埃尔·蒙特(Pierre Monteux)、米特罗普洛斯(Dimitri Mitropoulos)谢尔盖·库塞维茨基(Sergei Koussevitzky)、保罗·帕雷(Paul Paray)、弗里茨·莱纳(Fritz Reiner,1888~1963)、阿图·罗津斯基(Artur Rodzinski),乔治·塞尔(George Szell)、奥托·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和安德烈•克鲁依坦(André Cluytens)执棒的顶尖级乐团均有合作。

马尔库任斯基被称作“最后的浪漫派”的钢琴家
马尔库任斯基的演奏以肖邦为主,曲目还包括李斯特、勃拉姆斯、席曼诺夫斯基、斯克里亚宾、德彪西、弗兰克、巴托克和普罗科菲耶夫。他指下的李斯特、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的三部《第1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第3钢琴协奏曲》,被称作“无与伦比”。他的肖邦音乐会和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由哥伦比亚、Business Angel 和EMI录制。在伦敦,他曾使用肖邦1848年最后访问伦敦时使用的钢琴举行BBC音乐会,这一殊荣和演奏效果,都曾引起巨大轰动。
马尔库任斯基曾屡屡受邀担任国际钢琴比赛评委,其中包括1960、1965、1975年的华沙肖邦赛,1946、1955、1960、1965、1977年的巴黎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赛,1960年巴黎的玛格达(Magda Tagliaferro)音乐比赛,1960年布鲁塞尔的伊丽莎白女王赛。1977年,马尔库任斯基在肖邦与乔治·桑曾经疗养的地中海马约卡岛(Mallorca)的帕尔玛逝世,遗体被运回波兰,安葬于华沙西部著名的Powazki公墓。
马尔库任斯基的琴音厚实而非纤细凄美,节奏处理较快同时不失对浪漫情趣的表露,自由速度幅度大而突兀,常常形成一种“暂停”状态而独树一帜,创造出风味别具的乐境。乐评家认识到:在阿图·鲁宾斯坦的“波兰风格”成为标杆的20世纪上半,与其他演奏家相比,马尔库任斯基指下的肖邦脱离了沙龙风格,让人感受到已经消失的浪漫主义情趣,抑或体会到值得怀念的19世纪钢琴演奏风格的流仪。这与他对杜钦斯基,尤其是曾被乐界指摘为“风格过时”的帕德雷夫斯基的师承不无关系。由于音乐处理被检讨为一种“被遗失的传统”,他是演奏风格也因此而被乐评家称作“最后的浪漫派”。
在1937年举行的这届赛事中,波兰选手扬·埃凯尔(Jan Ekier)排名第8。

1913年8月29日生于克拉科夫一个音乐世家的扬·埃凯尔,其父是一位舞蹈和戏剧的作曲家。他最早师从当地钢琴老师奥尔加·斯托尔弗(Olga Stolfow)上私人课程,10岁起即举行音乐会,常与他的妹妹合作四手联弹的钢琴小品。入读瓦迪斯瓦夫·泽伦斯基(Wladyslaw Zelenski)高等音专后他继续师承奥尔加,并参加作曲家、指挥家贝纳迪·诺里齐(Bernardino Rizzi,1891~1968)的作曲班。1932~1934年他入读当地的雅盖隆大学学习音乐学,期间在克拉科夫音乐学院兼职教视唱练耳。1934~1939年入华沙音乐学院兹比格涅夫·杰夫耶茨基(Zbigniew Drzewiecki,1890~1971)的钢琴班,并随卡齐米·西科尔斯基(Kazimierz Sikorski,1895~1986)学习作曲。二战期间的1940~1941年,他师承波兰管风琴大师、乐评家、指挥家和作曲家布罗尼斯瓦·卢特考斯基(Bronislaw Rutkowski,1898~1964)学习管风琴。
在1937年第3届华沙肖邦国际赛事中,扬·埃凯尔排名靠后,但获奖使他启动了首次国内巡演。此后在纳粹占领期间,他不顾禁令举行秘密演奏会,甚至冒着被处决的諷險参加秘密爱国活动;二战末期的华沙起义期间,他举行演出超过30场。
扬·埃凯尔一生热爱教学并卓具贡献。1946~1947年,他于卢布林国立中等音乐学校教授钢琴。作为索波特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1947~1948年他于该校开学的第一年担任校长。从1953年起他任教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期间的1962~1969年又于克拉科夫国立高等音乐学院任教和管理事务;1964~1972、1974~2000年,任华沙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
扬·埃凯尔同时致力于演奏和作曲、钢琴文献编辑和肖邦研究。他涉足芭蕾、声乐、管弦乐、室内乐和电影音乐创作,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到波兰民间音乐的启发,包括钢琴协奏曲《高地组曲》及《托卡塔》、《多彩的旋律》、《前奏曲》、《玛祖卡》、《颂歌》等与钢琴相关的作品。他编订了巴赫的《创意曲》、《法国组曲》、《英国组曲》、《意大利协奏曲》及《半音阶幻想曲》,以及一些波兰和外国钢琴作品。自1959年开始,作为肖邦逝世110周年纪念,他主持肖邦作品国家版的编订,该版本被认为注释更为准确,是最权威的肖邦全集,但它无可置疑地得益于前辈版本打下的基础。
扬·埃凯尔一生荣誉甚多,其中包括1995年由肖邦音乐学院(Chopin Music Academy)理事会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他在出版方面的工作1998年受到肖邦奖,2004年文化部长特别奖。2000年他被授予波兰指挥官十字勋章,2010年被授予白鹰勋章。
作为钢琴家,扬·埃凯尔的曲目以肖邦钢琴协奏曲和钢琴独奏作品为主,兼及巴赫、席曼诺夫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协奏曲。他在波兰所有主要交响乐音乐会演奏,并多次作为华沙国家爱乐乐团钢琴家与随团出访欧洲、南美和日本。他以席曼诺夫斯基钢琴与乐队的《第4交响曲》、普罗科菲耶夫《C 大调第3协奏曲》和巴赫协奏曲的精彩演绎闻名,技术轻松自如,音乐叙事合理,情感推动结构发展,踏板处理丰富多彩,以妥帖的发音和表现切近作品内涵。他曾于2000、2005、2010年任华沙肖邦钢琴赛*****请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受邀担任布达佩斯、莱比锡、巴黎、布拉格、博尔扎诺、日内瓦、慕尼黑、特拉维夫、维也纳、汉堡和沃斯堡等地国际赛事的评委,并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大师班教学。

1936年的海琳娜·埃凯尔罗芙娜
作为波兰钢琴艺术领域的另一知名人物,扬·埃凯尔的妹妹海琳娜·埃凯尔罗芙娜(Halina Ekierówna)值得添此一笔:她1915年8月8日出生,曾于克拉科夫音乐学院师承奥尔加·斯托尔弗(Olga Stolfow/Olga Stolfowej),后在华沙师承杰夫耶茨基。纳粹占领期间她在克拉科夫和华沙秘密举行私人演奏会。
战后,海琳娜·埃凯尔罗芙娜因身患癌症,无法作为音乐会演奏家从事职业演奏;1945年起她担任杰夫耶茨基的助教;1951~1962年她在克拉科夫音乐学院附中和学院本部主持钢琴教学班;1962年5月20日47岁病逝于克拉科夫。埃凯尔罗芙娜的门生包括钢琴家、著名教师塞西莉亚·海勒(Cecylia Heller,1936~),作曲家、钢琴家和对音乐学者克日什托夫·迈耶(Krzysztof Meyer,1943~),1965年获华沙第7届国际肖邦钢琴赛第6名的伊丽莎白·格拉波芙娜(Elzbieta Glabowna,1944~),音乐编辑加布里艾拉·克沃津斯卡(Gabriela Cwojdzinska,1955~),钢琴教育家伊雷娜·罗拉诺韦斯卡(Irena Rolanowska)等知名音乐人。
在这届赛事中,排名第10的是波兰选手奥尔加·伊利维卡(Olga Iliwicka)。有关她的史料甚少,可知她1910年出生,她于罗兹师承莱谢蒂茨基的弟子,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安东尼·多布基维茨(Anthony Dobkiewicz)的私人课程,从技术和发音上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战后她曾随家人从德占区罗兹逃往俄罗斯,未久返回波兰。
1928年她考入肖邦音乐学院,师承钢琴家、作曲家,肖邦赛创始人,华沙音乐学院校长的朱拉维勒夫(Jerzy Zurawlew)。1931年她以优异成绩毕业,在轮船上举行的一场交响乐会上首演,赢得现场观众和记者的浓厚兴趣。次年她参加第2届国际肖邦钢琴赛,但未获名次;5年后于第3届国际肖邦钢琴赛中获第10名。其驾驭高难度段落的非凡技巧,自发而成熟的诠释深得乐评家赞誉。1933年,她参加维也纳国际音乐赛,进入复赛。

1937年在华沙,奥尔加·伊利维卡(左二)与肖邦赛获奖选手和评委合影(局部)
20世纪30年代,作为音乐会演奏家、协奏曲钢琴主奏和室内乐演奏家,她以娘家姓“伊利维卡”为艺名,职业生涯蓬勃发展。她曾参加波兰电台的现场演播。她诠释的肖邦《f小调第2钢琴协奏曲》、贝多芬《G大调第4钢琴协奏曲》、弗兰克《交响变奏曲》,席曼诺夫斯基《b小调变奏曲》(Op.3),以及李斯特、德彪西钢琴独奏曲、巴赫-李斯特、巴赫-布索尼钢琴曲,都受到高度赞赏。1932年她开始在肖邦音乐学院担任朱拉维勒夫的助教。1934年开始,她与朱拉维勒夫轮流在中、高两个级别的钢琴班授课,直到二战爆发。
二战时期,身居华沙的奥尔加·伊利维卡以秘密演出和私下上钢琴课维持生计。1944年在华沙起义期间,她被德军抓捕并带往德国。纳粹投降后的1945年她返回波兰,最初任教于北部的托伦音乐学院,而后入索波特国立音乐学院任教,此间其门生包括安德烈·柴克夫斯基(Andre Tchaikowsky,1935~1982)。1951年起她任教于波兹南音乐学院,1965年起任该院钢琴系主任直到1980年逝世。
1967年,伊利维卡为其丈夫、波兰作曲家弗洛里安·达布罗夫斯基(Florian Dabrowski,1913~2002)的钢琴协奏曲首演,1970年又担纲首演其第二钢琴协奏曲。1975年,她受邀担当第9届华沙肖邦国际钢琴赛评委。

获这届赛事第13名的是波兰选手海琳娜·卡尔玛诺维茨(Halina Kalmanowicz)。她1910年生于维尔纽斯一个犹太裔家庭,最初于维尔纽斯音乐学院学习钢琴。考入华沙音乐学院后,她师承兹比格涅夫·杰夫耶茨基完成学业,1934年开始职业生涯,其曲目诠释中,席曼诺夫斯基《降b小调变奏曲》(Op.3)和肖邦的玛祖卡、波兰舞曲最受赞誉。为参加1937年的第3届肖邦赛,她在维也纳师承李斯特门生埃米尔·冯·绍尔(Emil von Sauer)。获奖后至二战爆发前,她参加由波兰当代音乐协会举办的音乐会,证明自己不仅是有才华的独奏家,而且是优秀的室内乐演奏家和声乐伴奏家。
如前所述,同许多波兰钢琴家一样,海琳娜·卡尔玛诺维茨也是纳粹毁灭的才华横溢的犹太裔钢琴家之一:1941年她被迫移居维尔纽斯贫民区,此后俱无声息;1942或1943年被德军杀害于维尔纽斯。在这个以白鹰和美人鱼为尚的国度,音乐家的死难并非意味着战争恶魔的胜利,而音乐,也是最终胜利的女神之一。
免费订阅《海弦钢琴艺术》请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本刊文章会在相应时期编入文存版(纸介质)
海弦钢琴艺术2019年第4期
(总第4期)
目 录/Contents
质朴自然、ji情灵性的涅高兹门派琴风
波兰民族琴音中坚守的黎明和黄昏
琴板上折射的欧洲影像
,
Himalaya Gokshura 植物伟哥 喜马拉雅植物伟哥片
Himalaya Gokshura 植物伟哥 喜马拉雅植物伟哥片,每片含有:刺蒺藜果实提取物 -250mg。不含糖,人造色素,人造风味,防腐剂和明胶。每片含有:刺蒺藜果实提取物 -250mg。印度国民品牌,值得信赖。您不妨试一下。
7月极客片单 | 狮子王,高达NT,Fate同日上映,你Pick谁?
又见面了各位,7月的国内院线各种大IP齐飞,迪士尼、ACG、港片爱好者都能得到满足! 北美将会有“卷西”献上一出荒唐的黑色幽默闹剧,而最受瞩目的昆汀新作《好莱坞往事》也有望引进内地。 怎么说?坐下来一块聊聊? 国 内 院 线 《爱宠大机密2》 The Secre